人人都有故事之《寶島漫波》(影評) 文/葉伶芳(馬賽克女郎)
台片《寶島漫波》(Formosa Mambo, 2011)是今年暑假來勢洶洶的一部作品,頗有破億的架勢。從台片近年接二連三推出票房火紅的作品看來,台片從谷底摸索了十餘年,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品牌,那就是正港的台灣味。
《寶島漫波》是一部略帶黑色的喜劇,因為它的題材並不歡樂,不是綁架就是詐騙。不過這些年全球電影的趨勢是,不再嚴格區分悲劇和喜劇,黑色和白色之間也不再有界限,經常是悲喜交織、黑白穿插,時而讓你低聲抽泣,時而讓你笑到岔氣。
《寶島漫波》正是這樣一部片,是悲劇也是喜劇,有黑暗也有光明,也不再墨守傳統戲劇裡的善惡分明、忠奸立辨。劇中的綁匪也是人夫,詐騙頭子也是講義氣的犬儒主義者。犬儒主義的意思,就是憤世疾俗、玩世不恭,對一切價值典範都嗤之以鼻。說它是商業片,它又對台灣騙子橫行的社會現象諷刺兼調侃,對窮人的辛酸抱以悲憫,有一定的社會關懷。
在本片裡面,人性是立體的,善中有惡、惡中有善,股市操盤手有其走上詐騙之路的心路歷程;綁匪孔雀沈迷網戀,想綁票得款後就帶網路佳人環遊世界;童心未泯的小綁匪阿猴輕微弱智,又蠢到沒藥醫,永遠都在幫倒忙。
本片最迷人的特質,在於刻畫人性的深度,最可愛之處,是充滿人性的細節。例如綁匪孔雀對鏡做出自以為很帥的姿勢說:「我在減肥。」;詐騙總部遭警方破獲時,只聽見騙子員工驚呼:「慘了,被我媽知道我在做這個,怎麼辦啦?!」;男童喬治看到滿桌子肯德基炸雞時,臉上那種「這不是鹹酥雞!這不是鹹酥雞!」的表情,都會讓人叫絕。
一個藝術創作者最可貴的特質,是忠於自己的根性和屬性,說自己熟知的,謳歌、批判或忠實描述自己所熟悉的世界。而對一個台灣人來講,最熟知的世界,莫過於台灣人週遭的故事。唯有述說自己所熟知的人、事、物,才可能刻劃出其真實生動的面目。不能感動台灣人的作品,如何能感動全世界?
在《寶島漫波》即將上映的此時,我的賭性又發作了,忍不住又要來預測一下票房。個人認為,以本片的威力,要追上去年夏天創下全台八千萬票房佳績的《父後七日》應不成問題,至於能不能破億,恐怕要靠一點運氣和口碑效應,理由是本片架勢十足,獨缺具銀幕魅力的吸票機。勇破兩億票房的《艋舺》有那幾個俊美小生;破億之作《雞排英雄》有藍正龍、豬哥亮和一群搶眼的甘草演員。
《寶島漫波》的屈中恆(黑面光)有資深職業演員的力道,小戽斗(拾荒老人)是演技天成的鎮片之寶,姚采穎(光嫂)有觀眾緣,陳以文(詐騙頭子)的表現超乎非職業演員。其他面孔較陌生的準素人演員,表現也都不漏氣,但整體給人的感覺,就是較缺銀幕的亮點。
不過這種事情也很難說,以《海角七號》而言,演員群在當時清一色是B咖或C咖,也沒有一個堪稱具票房魅力的吸票機,靠的也就是不管角色的戲份多小,人人都有故事、人人都有發揮,以及充滿人性的細節,而獲得觀眾的擁護。
觀眾的喜好很難測,有時真要靠一點運氣。一定要A咖才有吸票的能力嗎?但願本片能提供一個解答,且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另外,本片結尾留下一個小尾巴,莫非已在為續集做準備?
--
原文出處:http://lindyeh.pixnet.net/blog/post/28827709#comment-29031335
留言列表